返回: 首页 >
新华日报宣传报道

串联全域景点 加快城乡融合

溧阳: 一号公路力顶乡村振兴

冬日的杨家村,一轮红日跃出,被一湾水库托住。从上海返乡创业的溧阳新乡贤仲春明,每天习惯沿着南山山顶步道晨练,一路时不时能邂逅猫头鹰、松鼠、树蛙等小精灵。溧阳市委书记蒋锋表示,一号旅游公路,是一条带领游客畅游全域的新路,是一条乡村振兴、为民致富的兴路,是一条唤醒城市记忆和温情的心路。

一条新路,

让全域景点连珠成串

溧阳境内群山环抱、碧波荡漾。位于三省交界处的溧阳还探索着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、苏皖边界地区协同发展的跨地域合作。“全域旅游不限一地一隅、不在一景一区,而是通过核心景区、核心资源把更多优势资源整合起来,推动旅游、休闲、健康、养老、农业、文化等更多产业融合发展。”溧阳市长徐华勤介绍。

聚焦“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”,瞄准生态优、村庄美、产业特、农民富、集体强、乡风好,以路为线,溧阳打造“大环小圈、内连外通”的路网,实现与高铁、高速公路、客运枢纽等“快进”系统和景区景点“慢游”系统的无缝对接,对内将溧阳全域的景区、度假区、200余家“农庄”、采摘园等乡村旅游景点串起来,对外快速连通周边7县市。

全域旅游,城乡一体。过去,曹山景区、瓦屋山景区等溧阳北部丘陵地带,因交通不便,游人罕至。2017年11月,一批“瓶颈路”“断头路”相继打通,7米宽的一号公路让溧阳形成“一轴四射”高速路网,一轴即宁杭高速,四射即扬溧、常溧、溧高、溧广,融入沪宁、宁杭都市圈。

自在驾行,畅游溧阳。300多公里公路沿途均匀地分布着形如古代驿站的新型原乡驿站,溧阳积极探索研究适用于农村公路的风景道服务设施建设,规划设置了9个驿站、15个景观台、13个休憩点,兼具餐饮、住宿、旅游咨询、车辆租赁等功能,满足自助式旅游。

乡村振兴,

公路成为“实力担当”

“人在景中走,如在画中游。”一号公路不仅是溧阳旅游业的“颜值担当”,更是服务沿途村民、增创致富机遇、振兴乡村发展的“实力担当”。

除了串联主要景区,一号旅游公路还贯穿全市31个行政村、133个自然村、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、23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。

在天目湖镇平桥村,有一座亚洲最大的浆砌石拱坝,该坝用古法建造,没用任何钢筋混凝土。过去因交通不便,这座大坝鲜为人知,人迹罕至。一号公路途经此处后,村里在坝下建了竹林步道、凉亭等,稍加点缀,就有了诗人笔下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神韵。

路通了,景美了,游客越来越多,村民纷纷在坝边摆摊出售土特产品。74岁的平桥村村民陈其元说,每天有五六十辆来自外地的旅游车,游客超过1000人。他出售自产的冬笋、百合干、豇豆干等,每天能赚100多元。

“金丝带”串起致富路,带动了沿线10万农民增收致富。被评为“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”的李家园村,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,年旅游经营收入超6000万元,旅游从业人员年收入达4.5万余元。

农村公路到家,

城乡加速融合

为了打通农民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,近年来,溧阳交通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、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,已基本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均等化。全市10个镇(区)、所有行政村、15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100%。全市累计共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53公里,目前全市175个行政村和市域内中小学、敬老院、中心医疗点等全部通上了6米以上的沥青(水泥)道路。1元公交通到村头,220辆镇村公交穿行溧阳175个行政村,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串联起一条“人流、物流、商流”的便捷通道。

溧阳更注重发挥镇村公交的多元作用,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,把民声民愿带到党委、政府。

“座谈会上听不到的真话,这儿都能原汁原味听到。”在溧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赵波看来,公共交通在实现通村达户的基础上,更要做百姓出行的服务者、现代文明的传播者、社情民意的收集者。畅通的公路不仅让吸纳民意的渠道更畅通,更让政策措施与民意互动,更接地气,体现的是民本,赢得的是民心。




Copyright © liyang.gov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溧阳市政府 版权所有